外泌体中RNA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检测?
外泌体是由细胞分泌的纳米级囊泡,其携带的RNA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关键介质,具有独特的分子特征和功能属性。了解外泌体中RNA的特点及检测方法,对疾病诊断、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一、外泌体中RNA的核心特点
外泌体中的RNA并非随机包裹,而是经过细胞选择性分选的特定RNA群体,主要包括微小 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信使RNA(mRNA)、环状 RNA(circRNA) 等,整体呈现以下5个关键特点:
1. 种类丰富且具有细胞特异性
外泌体 RNA涵盖多种RNA类型,且其组成与来源细胞的类型、生理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肿瘤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中,与肿瘤增殖、转移相关的miRNA(如 miR-21、miR-155)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细胞外泌体;
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则富含促进细胞修复的lncRNA(如H19),体现了外泌体RNA作为 “细胞身份标签” 的特性。
2. 高度稳定性,抗降解能力强
外泌体 RNA 的稳定性是其区别于游离RNA的核心优势,主要依赖两个保护机制:
物理屏障保护:外泌体的脂质双层膜可隔绝外界环境中的核酸酶(如 RNase),避免RNA被降解;
分子伴侣结合:外泌体内的蛋白质(如 Argonaute2、Alix)可与RNA结合,进一步维持其结构稳定。
这一特点使其在体液(血液、尿液、唾液)中可长期保存,适合作为临床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3. 含量低,丰度差异大
外泌体本身直径仅30-150nm,单个囊泡内包裹的RNA分子数量极少(通常仅几个至几十个),且不同类型 RNA 的丰度差异显著:
高丰度RNA:miRNA 是外泌体中含量最高的RNA类型(占外泌体总RNA的 50%-80%),因其短小(20-24nt)、易包裹的特性成为研究热点;
低丰度RNA:mRNA、lncRNA等长链RNA在中含量较低(占比通常 < 10%),且多为片段化形式(长度多 < 2000nt),检测难度更高。
4. 功能活性强,介导细胞间调控
外泌体 RNA 可被受体细胞摄取,并在受体细胞内发挥生物学功能:
miRNA:进入受体细胞后,可通过靶向结合mRNA抑制其翻译,调控受体细胞的增殖、凋亡(如肿瘤外泌体miR-21促进基质细胞向癌相关成纤维细胞转化);
mRNA:部分外泌体 mRNA 可在受体细胞内被翻译为蛋白质(如胰岛 β 细胞外泌体中的胰岛素 mRNA,可在肝细胞中表达胰岛素),实现 “跨细胞蛋白合成”。
5. 来源广泛,易获取
外泌体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类体液中(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乳汁等),且获取过程对供体创伤小(如血液离心、尿液过滤即可分离外泌体),为临床非侵入性检测(液体活检)提供了理想材料。
二、外泌体 RNA 的检测方法
外泌体RNA的检测需经过外泌体分离纯化→RNA 提取→RNA 定性/定量分析三个核心步骤,不同步骤对应多种技术,需根据研究目的(如RNA类型、检测灵敏度需求)选择合适方法。
第一步:外泌体的分离纯化(关键前提)
需先从体液或细胞培养液中分离高纯度外泌体,避免游离 RNA、蛋白质等杂质干扰后续检测。常用方法对比如下:
分离方法 |
原理 | 优点 | 缺点 | 适用场景 |
超速离心法 |
利用外泌体密度(1.13-1.19g/mL)通过梯度离心分离 | 纯度高、金标准方法 | 耗时(需 6-12h)、仪器昂贵、产量低 | 科研级高纯度外泌体制备 |
聚合物沉淀法 |
用 PEG 等聚合物使外泌体沉淀 | 操作简单、成本低、产量高 | 纯度低(易混蛋白 / 脂蛋白) | 初步分离或低灵敏度检测 |
免疫亲和捕获法 |
用外泌体表面标志物抗体(如 CD63、CD9)捕获 | 特异性极高、可分离特定亚型外泌体 | 成本高、产量极低 | 靶向检测特定细胞来源外泌体 |
尺寸排阻色谱法 |
利用外泌体粒径差异通过色谱柱分离 | 纯度高、可保持外泌体活性 | 仪器昂贵、耗时 | 需保留外泌体功能的研究 |
第二步:外泌体 RNA 的提取
从纯化的外泌体中提取RNA,需破坏外泌体脂质膜并去除蛋白质杂质,常用试剂盒法(商业化试剂盒已标准化该流程),核心步骤包括:
用裂解液(如含 Trizol 的缓冲液)破坏外泌体膜,释放 RNA;
加入氯仿分离 RNA 相(上层水相);
用异丙醇沉淀 RNA,再用 75% 乙醇洗涤去除盐类;
用无 RNase 水溶解 RNA,得到外泌体总 RNA。
注意:全程需使用无 RNase 耗材和试剂,避免 RNA 降解。
第三步:外泌体 RNA 的定性与定量检测
根据检测目的(如 RNA 类型鉴定、表达量分析、序列测定),选择不同检测技术,常用方法如下:
检测技术 |
原理 | 检测目标 | 优点 | 缺点 |
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 |
通过荧光信号累积实时检测 RNA 扩增产物 | 特定 RNA(如 miRNA、mRNA)的定量 | 灵敏度高(可检测 pg 级 RNA)、特异性强、耗时短 | 仅能检测已知序列 RNA,无法发现新 RNA |
数字 PCR(dPCR) |
将 RNA 模板分到微反应单元中单独扩增,计数阳性单元 | 低丰度 RNA 的绝对定量 | 灵敏度极高(可检测 fg 级 RNA)、无需标准曲线 | 成本高、通量低 |
RNA 测序(RNA-seq) |
对R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序列及丰度 | 全转录组分析(发现新 RNA、差异表达) | 通量高、可检测未知 RNA、提供序列信息 | 成本高、需大量 RNA(低丰度样本需建库富集) |
Northern blotting |
用探针杂交检测RNA片段 | 特定 RNA 的定性 + 分子量验证 | 直观、可验证 RNA 完整性 | 灵敏度低(需 μg 级 RNA)、耗时、通量低 |
微阵列芯片(Microarray) |
基于探针与RNA的杂交信号分析表达量 | 特定类型 RNA(如 miRNA)的高通量定量 | 通量高、成本低于 RNA-seq | 无法检测未知 RNA、灵敏度低于 qPCR |
三、检测中的关键注意事项
避免游离 RNA 污染:外泌体分离时需严格去除上清中的游离 RNA(可通过超速离心二次洗涤或用 RNase 预处理上清),否则会导致检测结果假阳性;
RNA 提取效率:外泌体 RNA 含量低,需选择高效提取试剂盒(如针对小 RNA 优化的试剂盒),并通过 Nanodrop(检测 RNA 浓度)和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 RNA 完整性)评估提取质量;
内参基因选择:qPCR定量时需选择外泌体中稳定表达的内参 RNA(如 U6 snRNA 用于 miRNA,GAPDH mRNA 用于长链 RNA),避免因 RNA 用量差异导致结果偏差。
外泌体RNA的 “高稳定性、细胞特异性、低丰度” 特点决定了其检测需结合高效的外泌体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的 RNA 分析方法,而这些技术的优化也是推动外泌体 RNA成为临床诊断标志物的核心方向。
最新动态
-
09.08
双荧光实验怎么设计实验来确定转录因子与启动子的具体结合位点?
-
09.08
酵母单杂交实验遇到菌株污染噬菌体的情况,该如何应对?
-
09.08
外泌体中RNA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检测?
-
09.03
基因合成的长度上限通常是多少?目前已报道的最长人工合成基因/基因组是多少(如合成酵母染色体)?
-
09.03
未来siRNA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长链合成效率和修饰兼容性?
-
09.03
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蛋白标志物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
09.02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抗原类型(重组蛋白、合成多肽、小分子半抗原、全细胞)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型抗原对定制成功率的影响如何?
-
09.02
化学法siRNA合成中,氧化步骤的作用是什么?氧化不完全会对siRNA的稳定性造成哪些影响?
-
09.02
基因合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核心应用场景差异是什么?能否结合使用?
-
09.01
EMSA凝胶电泳迁移实验中,探针的选择有哪些关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