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组测序构建分析流程
转录组测序是一项重要的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测定特定生物体或细胞类型中全部转录本的表达谱,揭示了基因调控和信号传递的复杂机制,对生命科学、医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介绍转录组测序分析的主要流程。
一、实验设计与样本采集
首先,需要制定好实验设计方案,包括研究目的、研究对象、分组方案、样本数量等。采集到的样本要保证质量和数量充足,同时要考虑到它们的生物学差异性以及处理方式。常见的样本来源包括人类组织和细胞、动植物等。
二、RNA提取与质量检测
RNA是进行转录组测序的关键物质,因此需要通过RNA提取技术将RNA从细胞中抽提出来。常用的RNA提取方法包括Trizol法、RNAeasy Mini Kit等。提取出RNA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以确保RNA完整且不受污染。
三、RNA文库构建
RNA文库是指将提取出的RNA样本转化为插入到文库向量上的cDNA。文库构建的过程包括RNA碎片化、反转录、二代测序适配体连接等步骤。在构建文库时还需要进行PCR扩增,以扩大cDNA的数量。
四、高通量测序
文库构建完成后,需要对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目前常用的转录组测序技术包括Illumina HiSeq X Ten、NovaSeq 6000等。对于不同的测序仪器,在建库、插头种类、测序质量和数据输出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五、数据处理与分析
高通量测序后得到的数据是原始序列,需要经过一系列质量控制和预处理的步骤才能得到可信赖的表达谱。主要包括数据去除低质量序列、去除接头序列、去除rRNA序列、拼接reads、定量统计reads等。接下来就可以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了,包括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富集分析、通路分析等,以期找到潜在的生物学意义。
六、结果呈现
分析后的结果可以绘制成图形、表格等形式加以展示。最常见的结果呈现方法是热图、柱状图和散点图等。同时,还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以更好地呈现数据的意义。
转录组测序分析的流程比较复杂,需要严谨的设计、严格的实验操作和精细的数据处理。只有在充分理解分析流程和掌握相关技术的情况下,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和科学的结论。
最新动态
-
09.03
基因合成的长度上限通常是多少?目前已报道的最长人工合成基因/基因组是多少(如合成酵母染色体)?
-
09.03
未来siRNA合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长链合成效率和修饰兼容性?
-
09.03
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蛋白标志物的操作要点是什么?
-
09.02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抗原类型(重组蛋白、合成多肽、小分子半抗原、全细胞)的选择依据是什么?不同类型抗原对定制成功率的影响如何?
-
09.02
化学法siRNA合成中,氧化步骤的作用是什么?氧化不完全会对siRNA的稳定性造成哪些影响?
-
09.02
基因合成与基因组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的核心应用场景差异是什么?能否结合使用?
-
09.01
EMSA凝胶电泳迁移实验中,探针的选择有哪些关键要求?
-
09.01
EMSA的核心原理是什么?为什么结合蛋白质的核酸会 “跑不动”?
-
08.29
siRNA药物的RNA合成需要哪些特殊修饰以提升体内稳定性?与科研用siRNA合成相比,工艺控制有何差异?
-
08.29
多克隆抗体定制的经典免疫程序包含哪些步骤?(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效价监测、采血)不同宿主的免疫间隔(如2周/次、3周/次)如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