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8云顶集团-4118ccm云顶集团

合成的基因片段在长期保存时,需要注意哪些条件?(如温度、缓冲液、避免反复冻融)保存期限通常是多久?

信息来源:4118云顶集团 作者:genecreate_cn 发布时间:2025-09-26 14:00:53

    合成的基因片段(多为双链DNA,如克隆载体、PCR产物、定制gDNA片段等)长期保存的核心目标是维持DNA一级结构稳定(避免链断裂、碱基修饰)和抑制核酸酶降解,需从温度控制、缓冲液选择、操作规范等多维度严格把控;其保存期限则因条件差异显著,具体可按“保存条件要求”和“参考保存期限”两部分展开:

一、基因片段长期保存的核心条件要求

1.温度:决定保存稳定性的核心因素

    温度通过影响核酸酶活性和DNA分子热运动,直接决定保存期限,需根据保存需求选择对应温度:

    -80℃超低温保存:长期保存首选。

    适用于需保存1年以上的珍贵样本(如稀有基因模板、长期储备的克隆片段),尤其适合长度>10kb的长片段DNA(长片段更易因热运动断裂)或浓度<10ng/μL的低浓度样本。原理:-80℃可几乎完全抑制所有核酸酶(包括耐低温的微量DNase)活性,同时显著降低DNA分子热运动,最大限度减少磷酸二酯键断裂和脱嘌呤等碱基损伤。

    操作注意:需将样本放入密封冻存盒(隔绝冰箱内湿度和污染物),存放于-80℃冰箱深层(避免频繁开门导致的温度波动);若长期存放(如超过3年),建议每1-2年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完整性,排查降解情况。

-20℃低温保存:中短期周转使用。

    适用于保存6个月至1年的常规样本(如日常实验用PCR产物、短期周转的载体DNA),更适合长度<5kb的短片段或浓度>50ng/μL的高浓度样本。原理:-20℃可有效抑制核酸酶活性,但长期(>1年)保存时,微量温度波动可能导致DNA缓慢降解(尤其是反复冻融后),因此不适合超长期存放。

    操作注意:需存放于-20℃冰箱的冷冻层(而非门架,门架温度波动较大),避免与乙醇、甲醇等挥发性试剂同放(防止试剂渗透导致DNA变性)。

室温(20-25℃):仅临时存放,绝对禁止长期保存

    仅适用于样本取出后数小时内使用(如等待实验、短期运输),室温下核酸酶活性恢复,且DNA分子热运动活跃,即使24小时以上也可能出现明显降解(低浓度样本更敏感);若环境湿度高,还可能导致样本吸潮,影响浓度和纯度。

2.缓冲液:为DNA提供稳定的“保护环境”

    合适的缓冲液可通过调节pH、螯合金属离子,减少DNA损伤和降解,具体选择需结合后续实验需求:

首选:TE缓冲液(10mMTris-HCl+1mMEDTA,pH8.0)

    这是基因片段保存最常用的缓冲液,核心作用包括:

    Tris-HCl维持pH稳定在8.0(DNA在中性偏碱环境中更稳定,酸性环境易导致脱嘌呤,破坏一级结构);

    EDTA作为金属螯合剂,可结合环境中残留的Mg²⁺、Ca²⁺等二价阳离子(这些是核酸酶的必需辅因子),从而抑制核酸酶活性,防止DNA降解。

    注意:EDTA浓度不可过高(如超过10mM),否则后续实验(如PCR、酶切)中,EDTA会螯合反应体系中的Mg²⁺,抑制酶活性,需提前稀释或通过乙醇沉淀去除。

 

次选:无核酸酶无菌去离子水(ddH₂O)

    适用于后续实验对EDTA敏感的场景(如体外转录、细胞显微注射),但保存稳定性略低于TE缓冲液(缺乏EDTA的抗酶解保护)。

    关键要求:必须使用“无RNase/DNase”的去离子水(通过0.22μm滤膜过滤或高压灭菌去除核酸酶),避免引入外源酶导致降解。

绝对避免的溶液

    高盐缓冲液(如>1MNaCl):长期冷冻易形成盐结晶,物理性刺破DNA链;

    酸性缓冲液(pH<7.0):加速DNA脱嘌呤,破坏碱基结构;

    含RNase的溶液:虽RNase不直接降解DNA,但会污染后续RNA相关实验,且可能伴随DNase残留风险。

 

3.避免反复冻融:减少DNA断裂的关键操作

    反复冻融是导致基因片段降解的重要人为因素,危害及解决方法如下:

    危害机制:冻融过程中形成的冰晶会膨胀并物理性撕裂DNA链(长片段DNA更敏感);同时温度反复升降会激活部分耐低温核酸酶,加速降解;此外,冻融时样本管内外温差可能导致管壁凝水,吸潮后影响DNA浓度和纯度。

规避方法:

    提前分装:将合成的基因片段按“单次实验用量”分装为小体积(如10μL/管、20μL/管),每管仅冻融1次,剩余分装管立即放回-80℃/-20℃;

    快速解冻:从冰箱取出后,立即放入37℃水浴中1-2分钟快速解冻(避免室温长时间放置),解冻后短暂离心(1000rpm,10秒),确保管壁液体完全收集,随后立即用于实验或分装后重新冷冻。

 

4.防污染:避免外源干扰的基础要求

    防核酸酶污染:所有接触DNA的器具(枪头、离心管、移液管)需使用“无RNase/DNase”的一次性产品,或提前高压灭菌(121℃,20分钟)、紫外线照射(30分钟)去除酶活性;操作时戴无粉手套,避免手汗中的核酸酶污染样本。

    防交叉污染:不同基因片段需单独标注(名称、长度、浓度、保存日期),分开存放(如使用不同冻存盒),避免样本管盖松动导致气溶胶交叉污染(尤其是PCR产物与原始基因模板需严格分开,防止扩增产物污染模板)。

    防杂质残留:保存前需确保DNA纯度达标(A260/A280比值1.8-2.0,无蛋白质、酚、盐残留),杂质会加速DNA降解(如蛋白质残留可能携带核酸酶,酚残留会破坏DNA结构)。

 

二、基因片段的常规保存期限

    保存期限并非绝对,需结合DNA长度、浓度、纯度及实际保存条件调整,以下为常规场景下的参考范围:

    -80℃+TE缓冲液:短片段DNA(<5kb,浓度>10ng/μL)可稳定保存3-5年;长片段DNA(>10kb)因更易断裂,建议保存2-3年,期间需定期(1-2年)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完整性,若条带无弥散、无降解片段,可适当延长保存时间。

    -80℃+无菌去离子水:因缺乏EDTA保护,保存期限略短,短片段DNA可保存2-3年,长片段DNA建议不超过1-2年。

    -20℃+TE缓冲液:短片段DNA(<5kb)可保存6个月至1年;长片段DNA(>10kb)建议保存3-6个月,超过期限后需检测降解情况,避免影响实验。

    室温环境:无论何种缓冲液,均仅能临时存放<24小时,超过时间需重新评估DNA完整性(如电泳检测),不可用于后续关键实验(如克隆、测序)。


最新动态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