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隆抗体定制中,何时开始监测血清效价?常用的检测方法(如间接ELISA)如何判断效价是否达标(如OD450值>1.0)?
这是一个非常核心且实际的问题。我将为你提供一个结构化、可落地的解答。
何时开始监测? 通常在首次免疫后2-3周采集少量血液( bleed )进行首次效价监测。如果未达标,在每一次加强免疫后7-10天再次监测,直到效价满足要求。
如何判断达标? 使用间接ELISA法,以免疫前血清(Pre-immune serum)作为阴性对照,计算样本与阴性对照的比值(P/N 值)。行业内通常以P/N>10-20 作为判断血清效价达标的核心标准,而不是单纯看OD450>1.0。
一、何时开始监测血清效价?(免疫程序与时间点)
多克隆抗体制备是一个动态过程,过早或过晚监测都不合适。以下是一个典型的时间线,你可以根据你的动物种类和免疫原性进行调整。
时间点 |
免疫/操作步骤 | 监测目的 |
第0天 |
首次免疫 (Primary Immunization) | 启动免疫反应,建立免疫记忆。 |
第14-21天 |
首次加强免疫 (1st Boost) | 强化免疫反应,刺激 B 细胞大量增殖。 |
第21-28天 |
首次试血 (Test Bleed #1) | 核心监测点。评估首次免疫和加强免疫后的初步反应。 |
第35-42天 |
第二次加强免疫 (2nd Boost) | 如果首次试血效价未达标,进行第二次加强。 |
第42-50天 |
第二次试血 (Test Bleed #2) | 评估第二次加强后的效果。 |
... 以此类推 |
后续加强与试血 | 通常经过2-3次加强后,大多数项目可达标。 |
效价达标后 |
终采血 (Terminal Bleed) | 在效价达到峰值且稳定时,进行大量采血,获取最终抗体。 |
核心原则:加强免疫后,抗体水平会在7-10天达到峰值,因此在这个时间点采血检测最能反映本次加强的效果。
二、如何用间接 ELISA 判断效价是否达标?
间接 ELISA 是金标准,其判断逻辑比 “OD450> 1.0” 要严谨得多。
1. 关键对照设置
一个合格的 ELISA 实验必须包含以下对照,否则结果无法解读:
阳性对照 (Positive Control, PC):已知的高滴度阳性血清。用于验证实验体系是否有效。
阴性对照 (Negative Control, NC):必须是该动物免疫前的血清。这是判断结果的最重要基准,用于排除非特异性反应。
空白对照 (Blank):不加任何血清,只加检测抗体和底物。用于校准仪器背景。
2. 效价判断的核心:P/N 值
P/N 值 = (样本平均 OD 值 - 空白 OD 值) / (阴性对照平均 OD 值 - 空白 OD 值)
P/N > 10-20:这是绝大多数科研和生产的达标标准。意味着样本信号是本底噪声(非特异性结合)的 10-20 倍以上,信号强且可靠。
单纯的 OD450 > 1.0 不严谨:
如果阴性对照本身 OD 就很高(比如 0.5),那么 1.0 的信号比(P/N=2)并不强,可能是假阳性。
OD 值受底物反应时间、酶标仪灵敏度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具备跨实验的可比性。而 P/N 值是一个比值,能更好地消除系统误差。
3. 操作流程简述
包被 (Coating):将你的抗原包被在 ELISA 板上。
封闭 (Blocking):用无关蛋白(如 BSA)封闭板上的空白位点,减少非特异性结合。
加样 (Incubation):将系列稀释的待检血清、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加入孔中,孵育让抗体与抗原结合。
加二抗 (Detection Ab):加入 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针对该动物 IgG 的二抗。
显色 (Substrate):加入 TMB 等底物,HRP会催化其显色。
终止与读数 (Stop & Read):加入终止液(如硫酸),在 450nm 波长下读取 OD 值。
下一步行动建议
为了更好地帮助你,我有2点快速确认:
你目前的免疫方案(动物种类、免疫原类型)是怎样的?
你计划用于检测的ELISA试剂盒是自己配制还是购买商品化的?
基于这些信息,我可以为你提供更具体的建议,例如:
为你设计一个详细的、包含具体日期的免疫与采血计划表。
提供一份间接 ELISA 的详细 SOP(标准操作程序),包括试剂配方和操作细节。
讨论如果效价迟迟不达标的可能原因及解决方案。
最新动态
-
09.25
DNA合成产物测序后发现碱基缺失或错配,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如单体质量、偶联效率低)?如何通过中间质量控制提前排查?
-
09.25
RNA合成产物出现严重降解,可能是合成过程中哪些步骤(如脱保护、纯化)处理不当导致的?如何预防?
-
09.25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何时开始监测血清效价?常用的检测方法(如间接ELISA)如何判断效价是否达标(如OD450值>1.0)?
-
09.24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为何抗原亲和纯化的抗体特异性最高?其纯化原理与适用场景(如检测修饰位点)是什么?
-
09.23
高通量筛选用siRNA库的合成通常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如何平衡合成成本与库容量?
-
09.23
重组蛋白表达载体构建中的目的基因DNA合成,需如何匹配载体的酶切位点?合成产物的末端设计有何特殊要求?
-
09.23
大规模工业级RNA合成(如吨级mRNA生产)与实验室小规模合成在反应体系、纯化工艺上有哪些关键差异?核心技术瓶颈是什么?
-
09.23
多克隆抗体定制中,纯化后的抗体浓度如何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BCA法)哪种方法更适合避免蛋白杂质干扰?
-
09.19
siRNA合成中,单链RNA合成完成后,退火步骤的温度和时间如何优化才能提高双链形成效率?
-
09.19
基因合成的长度上限通常是多少?目前已报道的最长人工合成基因/基因组是多少(如合成酵母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