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荧光素酶检测实验操作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问题 1:发光信号不稳定
可能原因:底物降解、细胞裂解不充分、加样误差。
解决方法:
底物需避光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优化裂解液用量和裂解时间(如冰上裂解 5-10 分钟);
使用多通道移液器或自动加样系统减少误差。
问题 2:内参(海肾荧光素酶)信号过低
可能原因:内参质粒转染效率低、启动子活性弱。
解决方法:
提高内参质粒转染量(如调整目标质粒:内参质粒比例为 10:1 至 5:1);
更换强启动子(如 CMV)驱动内参基因表达。
问题 3:背景信号过高
可能原因:细胞碎片残留、试剂污染、底物过量。
解决方法:
裂解后离心(12000 rpm,5 分钟)去除细胞碎片;
实验前用酒精擦拭加样枪和台面,避免荧光污染;
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控制底物用量。
最新动态
-
08.28
如何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的位点,并在酵母单杂交实验中进行验证?
-
08.28
在酵母双杂交实验中,酵母细胞转化效率低是常见问题之一,可能由哪些原因导致,如何解决?
-
08.28
外泌体鉴定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
08.28
聚合物沉淀法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
08.27
什么是 “密码子优化”?为什么在重组蛋白表达(如大肠杆菌、哺乳动物细胞)中,基因合成必须进行密码子优化?
-
08.27
siRNA合成的每一步偶联反应效率通常需达到多少才能保证全长产物比例?低效偶联会导致哪些杂质?
-
08.27
酶促法RNA合成中,T7RNA聚合酶的启动子序列对合成效率有何影响?如何设计模板以提高RNA合成产量
-
08.27
不同宿主物种(兔、鼠、羊、鸡)多克隆抗体定制在免疫难度、抗体产量、后续应用兼容性上有何区别?
-
08.26
体外转录法RNA合成依赖哪些核心组件(如酶、模板、核苷酸)?其合成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
-
08.26
化学法DNA合成的主流技术 “固相亚磷酰胺三酯法” 中,核苷酸单体如何通过逐步偶联实现DNA合成?核心反应步骤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