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染色(IHC)实验步骤
IHC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是常用的组织学检测技术,用于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
以下是一般的IHC实验步骤:
取得组织样本:通常是通过组织切片或细胞制备薄片来获取组织样本。
固定组织样本: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如福尔马林)将组织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其形态结构。
抗原回复:将组织样本进行抗原回复处理,以增强抗原的可用性。这一步通常涉及样本的加热处理(如高温蒸压或酶消化)。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使用非特异性抗体或其他方法,阻断组织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孵育一抗:在特定条件下,使用特异性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这一步通常需要将载玻片放入含有一抗的缓冲液中,并进行适当的孵育时间和温度。
洗涤:将载玻片洗涤,去除无结合的一抗和非特异性结合物。
孵育二抗:使用与一抗体来源物种不同的二抗(如兔抗小鼠IgG)与一抗结合。二抗通常标记有染色剂(如酶、荧光剂等)。
洗涤:将载玻片洗涤,去除无结合的二抗体。
可视化:根据染色剂的类型,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可视化。例如,如果使用酶作为染色剂,则可以使用底物进行染色反应,形成可见的染色产物。
盖玻片:使用透明封盖胶或其他材料将载玻片盖好,以保护样本。
以上是一般的免疫组化染色步骤,具体操作可能会因实验目的、抗体选择和仪器设备等而有所不同。在进行实验前,请确保阅读并遵循相关实验室的操作规程,并遵守安全操作规范。
最新动态
-
08.06
J NANOBIOTECHNOL (IF:12.6) | 白术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样颗粒通过重塑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溃疡性结肠炎的恢复
-
07.30
一文带你全方位解析ChIP技术
-
07.30
双荧光素酶实验-从文献实例看核心应用方向
-
07.17
探秘LCA:荧光素酶互补技术详解及高分文献分享
-
07.15
表观研究双雄:ChIP-seq和CUT&Tag,谁更适合你?
-
07.04
Molecules | 从山茶花中分离出的肠膜明串珠菌subsp. DB-21 衍生的外泌体具有美白和抗炎活性
-
07.03
Int J Nanomedicine|古代药用昆虫土鳖虫来源的细胞外囊泡样颗粒:通过褪黑素增强自噬活性促进骨形成治疗骨质疏松症
-
07.02
Viruses |从香菇衍生的囊泡状纳米颗粒中鉴定出一种针对 SARS-CoV-2 Omicron 变体的新型抗病毒凝集素
-
06.27
Foods | 黑果枸杞类外泌体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HT22细胞中AB诱导的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抑制作用
-
06.23
科研小白必看的Co-IP结果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