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鉴定检测nta技术
外泌体(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信号传导、细胞间通讯、免疫调节等,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领域。而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技术,则是一种测量外泌体粒子数量和大小分布的常用方法之一。
NTA技术基于激光散射原理,即利用激光束作用于样品中的粒子,通过检测这些粒子在液相状态下的布朗运动,得出其大小和数量信息。该检测技术对样品素质的要求比较低,可适用于多种细胞培养上清液、血清、尿液、乳汁等不同来源的外泌体检测。
下面是基于NTA技术的外泌体鉴定检测步骤:
样品预处理:在外泌体鉴定检测前,需要对外泌体样品进行预处理,去除细胞碎片、蛋白质及其他杂质等物质,可通过超速离心、滤膜过筛等方法实现。
样品稀释:将预处理后的样品用适当的缓冲液稀释至可检测范围内,一般建议终浓度控制在1 x 10^8 - 1 x 10^9 / mL之间。
NTA测量:将稀释后的样品注入到NTA仪器中,通过激光散射技术测定外泌体颗粒的大小和数量分布。在测量中,需要注意保持样品均匀分布,并在合适的时间段内记录足够多的数据点。
数据分析:利用NTA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如生成粒子大小和数量分布曲线,并计算出平均颗粒直径和最可能粒子数量等参数。
总的来说,NTA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操作简便等特点,因此在外泌体的鉴定检测中应用广泛,并被认为是一个常规的外泌体分析方法。
最新动态
-
07.29
检测外泌体蛋白标志物常用的技术有哪些?
-
07.29
动态光散射DLS用于外泌体鉴定的原理和局限性是什么?
-
07.28
以细菌致病机制研究为例,如何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细菌毒力相关的蛋白质相互作用?
-
07.25
培养基上观察到酵母细胞生长,但报告基因表达检测为阴性,是什么原因导致?
-
07.25
怎么优化酵母单杂交的文库质量,提高筛选效率?
-
07.24
抗体标记ELISA试剂盒HRP与AP标记物的选择原则?
-
07.23
怎么利用DNA pulldown研究D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
07.22
在动物细胞实验中,血清对双荧光实验有什么影响?
-
07.22
LCA实验如何选择合适的目标蛋白?
-
06.27
提取外泌体添加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是什么?